廣東主要農作物害蟲天敵高效繁育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成果登記公示
發布時間:2021-12-24
成果名稱:廣東主要農作物害蟲天敵高效繁育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
登記日期:2021-11-07
完成單位: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山大學
完成人員:李志剛,李浩森,韓詩疇,張宇宏,呂欣,葉靜文,陳梅蘭,王許會,韓巧麗,任展
研究起止日期:2017-01-01至2020-12-31
主要應用行業:農、林、牧、漁業
高新技術領域:現代農業
評價單位: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評價日期:2021-08-08
成果簡介:1. 課題來源與背景 課題來源: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017B020202006)廣東主要農作物害蟲天敵高效繁育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 課題背景:廣東省地處熱帶北緣、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農作物復種指數高,害蟲種群極易爆發,害蟲防治形勢十分嚴峻。農業持續發展戰略對農業害蟲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必須實施害蟲的持續控制,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大力開展生物防治,通過天敵的人工擴繁和釋放應用,增加農田天敵的種群數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目前,以害蟲天敵為核心的生物防治研究和應用已取得較大進展,但總的來看,害蟲天敵繁育技術尚不完善,可規?;a并用于生產實踐的天敵產品遠不能滿足需要;缺少天敵產品質量檢測與控制的統一標準和規范,嚴重影響天敵的可持續利用;害蟲天敵會受到環境條件、寄主害蟲及使用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造成防治效果的不穩定,亟須建立完善的天敵應用體系和創新的生物防治模式。開展廣東省主要農作物害蟲天敵高效繁育關鍵技術集成及應用研究,是貫徹我國綠色植保理念的需要,也是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保障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的關鍵,對推動我省現代農業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技術原理及性能指標 通過高效繁育技術集成建立標準化的優勢天敵生產流程,開展以天敵為核心的生物防治。完成赤眼蜂人工卵液配方優化,低溫存儲技術,草蛉和瓢蟲人工飼料篩選,天敵規?;a質量控制,天敵產品質量檢測,人工擴繁天敵種群衰退抑制。 3. 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天敵昆蟲的繁育技術:明確了松毛蟲赤眼蜂最佳儲藏蟲態是預蛹期,最適宜冷藏溫度是13度,最長儲存期為4周。優選了人工卵培養液配方,利用該配方可連續多代培育赤眼蜂,人工卵赤眼蜂的寄生率、化蛹率和正常蜂率都明顯優于柞蠶卵培育的,而羽化率、羽化量、性比和繁殖力則是柞蠶卵蜂優于人工卵蜂。孟氏隱唇瓢蟲轉移取食替代獵物蚜蟲后適合度下降,表現在發育歷期和產卵前期的顯著延長、存活率的下降和產卵量的顯著下降,但是持續取食蚜蟲多代后,其發育速度較上一代顯著上升。優選了草蛉的人工飼料配方,利用人工飼料飼養的黃瑪草蛉均可正常發育和繁殖。 天敵昆蟲的質量控制和可持續利用:對混種的赤眼蜂進行純化,對所有赤眼蜂資源進行重新定名和編號整理。分別在廣東、海南、北京、吉林等地采集赤眼蜂,鑒定后對現有赤眼蜂資源進行復壯。利用3730XL(ABI)測序獲得的26條松毛蟲赤眼蜂微衛星DNA。孟氏隱唇瓢蟲取食不同食物的處理在生命史特征參數上有顯著的差異,其中取食粉蚧、蚜蟲和地中海粉螟卵的表現最佳。 4. 技術的成熟程度,適用范圍和安全性 天敵昆蟲繁育技術及生防應用技術適用于農林害蟲防治,生物防治可大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通過天敵的人工擴繁和釋放應用,增加農田天敵的種群數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5. 應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發現廣州、香港田間均存在夜蛾黑卵蜂寄生草地貪夜蛾卵的現象,而且在廣州田間夜蛾黑卵蜂寄生的草地貪夜蛾卵塊上同時發現螟黃赤眼蜂的寄生現象;大量擴繁天敵昆蟲并開展草地貪夜蛾等重要害蟲的田間生防應用。 6. 歷年獲獎情況 項目研究過程中無獲獎。